- 相關推薦
教學反思-弘愛致知,教學相長
在如今功利主義、實用主義、虛無主義興盛的今天,人心不古,士風日下。教育也越來越偏離其最初的本真,欺騙與功利色彩充斥其中,實用技術與智慧大勢盛行。其實,真正的教育應自然樸素,順性而為。怎樣讓教育“拔亂反正”?愚以為要從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的教育之路中找到方向,必然要使教育回歸到原點。我們可以從傳統(tǒng)文化中得到一些啟示,其中“格物致知”的精神與思想猶為重要。
教育智慧從哪來?除了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,更需要向?qū)W生學習。因為“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于弟子,聞道有先后,術業(yè)有專攻,如是而已! 趙憲宇老師也指出:“真的教育智慧,是讓學生產(chǎn)生智慧,是師生的共同智慧。”巧妙地詮釋了只有實現(xiàn)教學相長,教學雙贏,共同提升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。這里的智慧其實來源于“官教兵、兵教官、兵教兵”的雙向乃到多向?qū)υ捊涣骰顒印K,求得教育智慧理應向(qū)W生學習。而虛懷若谷,真實無華必然是正其智的核心要素。
首先,教師應該正其心,心誠則靈。教師的責任與使命讓教師必須以真誠為首要原則。真誠必須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,求真求誠。它拒絕欺騙與矯情,以真求知求教,以誠待生待學。課堂教學與育人“真誠“為先,不要含糊不清,不要故弄玄虛,更不能以假亂真。要將真的知識、方法、技能、情感引入學生心靈。從教師修身來說,要真心誠意地投身教育,守得住淡泊與清靜。如此,才有可能生發(fā)樸素的教育愿景,求得真誠的事物之理。
其次,教師應正其智,智而則深。教師的專業(yè)成長必然需要教育智慧作引領與支撐。
最后,教師要正其行,行而則遠。身教重于言教,行動勝于空談。教師應光明磊落,正直坦蕩。要言行一致,所教所言最終更要見諸于行動。與學生交往,要身體力行,要以行動讓學生默默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。身正為范就是此理。在教學知識上,要不止于教師傳授多少,而要注重學生運用多少。只有在知中行,在行中知,知行統(tǒng)一,學生才能領會于心,所學知識才能舉一反三,深入淺出。而且一定意義上“行”既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又是知識向能力乃至情感態(tài)度價值觀過渡、升華的歸宿。如此,師生才能邁得更穩(wěn)更遠。
“弘愛致知、教學相長,為學生智慧生成而學,為學生終身發(fā)展而教”蘊意無窮,對教育的啟示非常深刻。教師只有正其心、正其智、正其行才能研究好學生之道,探得好萬物之理,讓教育真正向自然樸素的原點一步步靠近。
【教學反思-弘愛致知,教學相長】相關文章:
教學相長05-01
寓教于樂教學相長04-30
教學相長的作文12-31
弘義(弘義)04-29
新概念教學相長04-30
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堂反思06-08
教學相長-論試卷講評課04-29
弘致04-29
四弘誓愿(四弘誓願)04-29
弘肆04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