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级全黄少妇免费录像片,亚洲国产一区在线,日日操夜夜摸,都市激情久久,日日夜夜操av,国产视频在线一区二区,国产777777线观看视频

科學教案

時間:2025-03-29 08:07:4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

【推薦】科學教案范文9篇

  作為一名優(yōu)秀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(zhì)量,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。我們應(yīng)該怎么寫教案呢?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
【推薦】科學教案范文9篇

科學教案 篇1

  教學目標

  科學概念: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(zhì),可以被我們感知;空氣和水相比,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。

  過程與方法: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(zhì)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;用多種方式對物質(zhì)進行比較,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。

  情感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:明白科學的結(jié)論需要客觀事實(證據(jù))來加以證明,建立保護大氣不受污染的意識。

  教學重點

  用更多的.方法、充分的證據(jù)證明空氣的存在。

  教學難點

  對無法看到的現(xiàn)象(空氣的存在)如何把現(xiàn)象放大,讓學生感知到。

  教學準備

  水槽、硬紙袋、塑料袋、集氣瓶、磚塊、吸管、風車、面巾紙、香水、記錄紙(氣泡圖、維恩圖、記錄單)

  教學過程

  一、游戲?qū)耄海ú虏吕锩嬗惺裁??/p>

  1、師:出示黑袋,如果不打開,你能用什么辦法知道里面有什么?

  學生摸并判斷,教師分別拿出驗證:蘋果、乒乓球、礦泉水。

  2、師:抖抖空袋子,問“還有什么?”(空氣)

  二、證明空氣存在

  師:關(guān)于空氣,同學們能介紹一下空氣是什么樣的嗎?

  1、空氣知識的了解(同學們對于空氣都了解些什么?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,教師進行歸納板書在黑板上。)

  2、提出研究問題

  師:空氣我們看不見,也摸不著,那它真的存在嗎?你有哪些證據(jù)可以說明這個袋子里有空氣?

  3、小組討論開始實驗研究研究方法(教師巡視,參與各種方法驗證)

  4、生交流匯報

  5、師: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,但并不是不存在。

  三、空氣無所不在

  1、師取一袋學生空氣提問:這里面的空氣哪里來的?(教室)

  2、師:我們身體中也有空氣,水里面也有,那粉筆中呢?

  3、師提示可以把粉筆放入水中,如果有空氣會怎樣?(有氣泡產(chǎn)生)

  4、師:空氣就在我們周圍,它無處不在!(板書課題)

  四、空氣與我們

  1、師:動物需要空氣,植物也需要,那我們?nèi)四兀?/p>

  2、觀看空氣被污染圖片,說說你的想法。

  3、:我們應(yīng)該從點點滴滴做起,在生活中注意節(jié)電、節(jié)氣、低碳、環(huán)保,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更加清新的空氣,更加美麗的地球。

  五、比較水和空氣

  1、師:空氣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?

  2、學生觀察杯中的水和空氣討論匯報

  3、師利用維恩圖空氣與水的相同點與不同點。

  六、結(jié)課

  今天這節(jié)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空氣,你有什么收獲?

科學教案 篇2

  第一單元《測量》概述:

  學生在二年級時對長度單位和質(zhì)量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,主要有“厘米”和“米”、“克”和“千克”。在本單元中,繼續(xù)學習長度單位“毫米”、“分米”和“千米”、質(zhì)量單位“噸”。

  上述單位在生活實際中應(yīng)用廣泛,對學生來說,長度單位“毫米”、“分米”與生活的關(guān)系更為密切,“千米”和“噸”對他們而言是比較大的、相對抽象的單位,所以在長度觀念和質(zhì)量觀念的建立上成了難點。此外,估測是解決實際問題時常用的方法,對學生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的培養(yǎng)也是這一單元的一個重難點。

  針對這些學習特點,擬以下教學措施:教學設(shè)計中創(chuàng)設(shè)與學生現(xiàn)實生活密切聯(lián)系的情境,讓學生在動手操作、親身體驗中建立相應(yīng)的長度觀念和質(zhì)量觀念,加強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,給學生留有創(chuàng)新的空間。

  [1]毫米的認識

  教學目標:

  1. 在經(jīng)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(chǎn)生的實際意義,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,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(guān)系,會進行簡單的換算。

  2.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。

  3. 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
  教學重點: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。

  教學準備:連接網(wǎng)絡(luò)、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;學生每人直尺一把、一角硬幣一個(或一張卡)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感受毫米產(chǎn)生的過程

  1.用手比劃:1米 1厘米 10厘米

  2.小組比賽,估計數(shù)學課本的長、寬、厚。(記錄估計值→反饋估計值→“怎樣驗證?”)

  3.分組測量,驗證估計結(jié)果。(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→全班交流)

  4.評議學生記錄方法,引出“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(shù)時可以用毫米表示!<課題:毫米>

  二、認識“毫米”與“厘米”的關(guān)系

  1.“毫米”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,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?(學生介紹)

  2.1厘米=10毫米:在直尺上數(shù)給同桌瞧瞧→課件演示(可選0到刻度1,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)板書刻度關(guān)系式。

  3.還可以這樣介紹:2厘米=()毫米 50毫米=()厘米()厘米=()毫米

  三、建立“1毫米”的長度觀念

  1.用手比劃出1毫米,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;再與同桌比比,看誰比劃得準。

  2.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?qū)捇蚝穸却蠹s是1毫米?(預設(shè):1分硬幣、電話卡的厚度等)

  3.從課本中數(shù)出幾張,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?(先估計,再驗證)

  4.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“毫米”作單位?(預設(shè):降雨量、自動鉛筆的筆芯等)

  5.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、5毫米、10毫米、100毫米的`長度。

  四、小結(jié)

  1.你學到了什么?

  2.再次測量,準確讀出我們數(shù)學書的厚度,以及長度和寬度。(不同的記錄方法)

  3.課外延伸:毫米的英文寫法——mm

  在河南鄭州被發(fā)現(xiàn)的世界上最小的書,長約25毫米,寬約19毫米,厚9毫米。(請用手比劃,可以借數(shù)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)

  五、練習鞏固:

  書P3:“做一做”。

  書P5:1、2。

  六、作業(yè):《課堂作業(yè)本》P1~2。

  板書設(shè)計:

  長 寬 厚

  估計值:

  測量值:1厘米=10毫米

  回家作業(yè):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,記錄下來。

  調(diào)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(qū)的降水量是()毫米。

  教學后記:

  [2]分米的認識

  教學目標:

  1.經(jīng)歷測量、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(chǎn)生的實際意義,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,明確1分米=10厘米,會進行簡單的換算。

  2.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。

  3.培養(yǎng)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。

  教學重點: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。

  教學準備:學生每人直尺一把

科學教案 篇3

  【教學目標】

  科學概念:

  1、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,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,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。

  2、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,受到的浮力也越大。

  3、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,浮在水面的物體,浮力等于重力。

  過程與方法:

  1、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。

  2、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,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。

  情感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:

  1、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。

  2、懂得數(shù)據(jù)在分析解釋現(xiàn)象過程中的重要性。

  【教學重點】

 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,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,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。

  【教學難點】

 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,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。

  【教學準備】

  小組實驗一:精確刻度杯一個,泡沫塑料塊、木塊、空瓶子、小船等物體。

  小組實驗二:彈簧秤一個,一塊大泡沫塑料塊,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(共用),細線,記錄表(教材13面)。

  小組實驗三: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(chǔ)上,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,記錄表(教材14面)。

  【教學過程】

  一、感受浮力:

  1、觀察泡沫塑料塊、木塊、空瓶子、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,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,有什么感覺?分別把泡沫塑料塊、木塊、空瓶子壓人水中,有什么感覺?

  2、出示關(guān)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: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,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,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。板書:浮力。

  3、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?

  4、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,講解示意圖的含義。(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,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,且方向相反。)

  (設(shè)計說明: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,是本課開始的'基礎(chǔ)。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,讓學生感受,為繼續(xù)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(chǔ)。)

  二、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:

  1、討論怎樣測量浮力: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,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?是多大呢?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?

  2、教師根據(jù)學生討論的情況,演示規(guī)范的測量方法,講解注意的地方。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,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,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。(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,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,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,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(shù)值。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,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。)

  3、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,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,分別把測量結(jié)果(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)記錄在表格中。

  4、分析拉力、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(guān)系,得出:(板書)浸人水中的體積(排開的水量)越大,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。

  三、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:

  1、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,讓學生預測: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,完全浸人水中,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?

  2、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,獨立自主完成測量,把測量結(jié)果填入記錄表中,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
科學教案 篇4

  教學目標:

  1、認識水的作用,了解常見物體的含水量。

  2、提出問題,列舉事例,實驗探究。

  3、了解水資源狀況,珍惜水資源。

  教學準備:

  配套光盤、西紅柿、其他蔬菜和水果等。

  教學活動建議:

  從小到大,孩子們天天跟水打交道,生活的經(jīng)驗使他們能夠說出許多水的作用,如水能喝、能洗臉洗手、能澆花、能養(yǎng)魚……這些的粗淺認識,正是我們帶領(lǐng)學生走進水單元的基礎(chǔ)。本課從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,逐步擴展到動物、植物的生命活動,全面提升學生對水的認識、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數(shù)據(jù)加以說明水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;帶領(lǐng)學生做一個裝置觀察小草每天“喝”多少水,并讓學生親自動手,想多種方法,了解植物的含水量,注意,只要是合理的,都要鼓勵學生嘗試。

  教學過程:

  導課:

  同學們,在上一個單元的教學中,我們認識了我們眼中的生命世界,生命世界多種多樣,豐富多彩,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須有一樣東西做保障,那就是——水,水是生命之源。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生命之源——水。(板書課題)

  一、寫一首贊美水的小詩

  因為有你,小草變得嫩綠;因為有你,魚兒游得歡暢;……因為有你,地球才這樣美麗。

  學生寫完后,讓寫得優(yōu)美的同學上臺朗讀,激發(fā)學生熱情。

  二、了解水的作用

  通過剛才同學們所描寫的優(yōu)美的小詩,我想同學們了解了水在許多方面的作用,F(xiàn)在請同學們想一想,每人說10個動物、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。

  人要喝水,不喝水就會渴死;洗臉、洗手、洗澡,講究衛(wèi)生少不了水;澆花、種莊稼都需要水;……(根據(jù)學生列舉的事例,小結(jié)歸納出水的作用——有生命的世界都離不開水)

  三、探究常見物體的含水量

  1、動動手。

  想多種辦法,把西紅柿里面的.水擠出來,看看它含有多少水。

  可以怎樣做?

  2、也可以選擇其他含水分較多的蔬菜或水果來做實驗。

  3、小組討論:

  怎樣比較胡蘿卜和土豆哪個含水多?

  四、活動

  1、給下面的扇形圖涂顏色(用淡藍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積)

  A人體65%是水;

  B雞蛋76%是水;

  C魚85%是水;

  D蔬菜90%是水。

  2、試驗

  小草每天“喝”多少水?

  實驗方法:將小草植入一個玻璃瓶子中,在瓶內(nèi)倒入100毫升的水,再在水上滴一層水以防止水分蒸發(fā),然后進行觀察,并做好觀察記錄。

  把觀察結(jié)果寫在記錄紙上。

  五、小結(jié)

  生命離不開水,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,哺育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。

科學教案 篇5

  一、活動目標:

  感知水的特征,喜歡玩水,體驗玩水的快樂。

  二、重點難點:

  感知水的特征,體驗玩水的.活動。

  三、活動準備:

  1、經(jīng)驗準備:有玩水經(jīng)驗,喜歡玩水。

  2、物質(zhì)準備:水桶、氣球、水球、漏斗、水槍、管子、瓶子、水等。

  三、活動過程:

  1、提出玩水活動,介紹玩水的材料。

  2、 引導寶寶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玩水。

  (1)嘗試用海綿吸水,用漏斗漏水,讓小船漂浮在水上等。

 。2)注意觀察寶寶的游戲表現(xiàn),如發(fā)現(xiàn)有獨特的玩法,可引導其他寶寶觀察。

 。3)提醒寶寶將工具拿的低一些,以免將水濺到同伴身上。

  3、鼓勵寶寶用玩過的水給植物澆水。

  -引導寶寶用能夠吸水或盛水的用具給植物澆水,如海綿,小船等。

科學教案 篇6

  教學目標

  1、 通過討論、分析,認識生物之間的食物聯(lián)系——食物鏈。

  2、知道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食物,動物要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這些食物作為能量。

  3、意識到食物鏈、食物網(wǎng)反映了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的動植物之間的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(guān)系。

  4、通過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(guān)系,培養(yǎng)學生的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。

  5、意識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聯(lián)系的。

  6、了解保護動物的.重要性,對學生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。

  教學準備

  1、課文插圖中的動植物的圖片或掛圖。

  2、準備稻田里的動植物名稱的卡片。

  教學過程

  一、導入。

 。1)講述故事:“螳螂捕蟬,黃雀在后” 。

 。2)討論: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螳螂、蟬、黃雀之間有什么食物關(guān)系? 誰吃誰?誰被誰吃?蟬吃什么呢?

 。3)講述: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(guān)系。

  二、認識食物鏈。

 。1)按照誰被誰吃的順序,說一說:樹、蟬、螳螂、黃雀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
  (2)指導學生用文字和箭頭表示。

  (3)出示草、廊、羊的圖片,說一說:它們之間誰被誰吃?

  (4)在書上記錄它們的食物聯(lián)系。

 。5)提問:同學們根據(jù)食物關(guān)系用“→”將這些動植物連接在一起,這種動植物間的食物關(guān)系像什么?你能給起個形象的名字嗎?

  (6)講解:生物之間的食物聯(lián)系,形成像鏈環(huán)一樣的關(guān)系,稱為食物鏈。

 。7)學生練習寫幾條食物鏈,交流。

 。8)小組研究:觀察寫的幾條食物鏈,討論:這幾條食物鏈從什么開始的?為什么從綠色植物開始?這幾條食物鏈到什么結(jié)束?

 。9)講解:在食物鏈中,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叫生產(chǎn)者。動物不能自己制造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利用生產(chǎn)者制造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叫做消費者。

  (10)指出上面食物鏈中的生產(chǎn)者和消費者。

  (11)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。

  三、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網(wǎng)。

 。1)出示掛圖(或投影教材插圖),提問:稻田里有哪些動植物?教師根據(jù)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卡片。

 。2)小組討論:找出稻田里的動植物的食物關(guān)系,寫出食物鏈。

 。3)匯報討論結(jié)果,教師在黑板上畫箭頭表示,并且檢查每條食物鏈畫得是否完整,是否合理。

  (4)找一找,這些食物鏈中,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動物吃掉?哪些動物能吃不同的食物?這些食物鏈之間的關(guān)系怎樣?

 。5)講解:小結(jié):多種生物在取食關(guān)系上存在錯綜復雜的關(guān)系,多種食物鏈相互交錯,相互聯(lián)結(jié),形成網(wǎng)狀的結(jié)構(gòu),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食物網(wǎng)。

  四、保護青蛙,維護生態(tài)平衡教育。

 。1)討論:以一條食物鏈(稻子→稻螟蟲→青蛙→蛇)為例:如果食物鏈中有一種生物(比如:青蛙)死光了,會出現(xiàn)什么情況呢?

  (2)教師介紹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。提問:由此,你想到了什么?人也是食物網(wǎng)中的重要部分,為了維護生態(tài)平衡我們?nèi)祟悜?yīng)該做些什么呢?

  五、 課外拓展。

  收集青蛙的資料,編寫一條保護青蛙的公益廣告詞。

科學教案 篇7

  教學目標:

  知識與技能:

  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,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(zhì)。

  過程與方法:

 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,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(zhì)。

  情感、態(tài)度與價值觀:

  激發(fā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意識,培養(yǎng)學生創(chuàng)新能力。

  教學準備:

  各種類型的金屬段,實驗用的相關(guān)材料。

  教學活動建議:本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次級研究主題,主要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(zhì)的共同性質(zhì)特征。在教學中,教師通過問題:為什么使用該種金屬的問題來導入,激發(fā)學生的探究興趣,探究金屬的性質(zhì)部分是本課最重要的'活動內(nèi)容,要求學生逐一進行操作和觀察,以揭示金屬的共同性質(zhì)。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,先動腦再動手,知而后行,才是科學的研究。學習科學是為了服務(wù)于生活中,所以在了解了金屬的性質(zhì)后,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,啟發(fā)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,學以致用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導入:

  1、講述: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,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,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:金屬。(板書課題)

  二、探究新知:

  (一)、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。

  1、談話: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,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?人們?yōu)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?/p>

  2、學生分組討論,交流。

  3、匯報本組的討論結(jié)果。

  4、講述: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、高壓電線、獎杯、常用工具等,因為它們比較耐用、可以導電、有光澤、銳利,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。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,如堅固耐用、堅硬銳利等,那金屬的性質(zhì)究竟有哪些呢,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。

 。ǘ、研究金屬的性質(zhì)。

  1、研究金屬的光澤度。

 。1)、選擇鐵釘、粗鋁絲、粗銅絲等材料;

  (2)、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;

  (3)、比一比,摸一摸,說說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。(變光亮,有熱度)

 。4)、學生分組實驗,匯報。

  (5)、總結(jié):摩擦變亮、摩擦生熱。

  2、研究金屬的導熱性。

  (1)、把鋁勺、塑料棒、木筷放在熱水里,過3分鐘后摸一摸,有什么感覺?(塑料棒有一點熱,木筷沒有感覺,鋁勺很燙)。

  (2)、學生分組實驗,匯報。

  (3)、總結(jié):鋁勺導熱快。

  3、研究金屬的延展性。

  (1)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;

 。2)用鐵錘敲打它,把圓形敲成扁形的;

 。3)用尺子量一量,有什么變化?(變寬、變長)

 。4)、學生分組實驗,匯報。

  (5)、總結(jié):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,形狀可以發(fā)生變化,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。

  4、總結(jié)金屬的性質(zhì)。

 。1)、提問: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,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(zhì)?

 。2)、學生分組討論、交流。

 。3)、總結(jié):輕重、硬度、延展性、導熱性。

 。4)、講述:金屬的性質(zhì)還很多,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。

  三、拓展應(yīng)用:

  1、談話:想一想,根據(jù)這節(jié)課所學的知識結(jié)合書本的資料,如果要制作鍋、易拉罐、首飾,你會選擇哪種金屬?為什么?

  2、學生分組討論,匯報。

  3、教師總結(jié)。

  4、課后學生搜集有關(guān)金屬的的資料閱讀。

科學教案 篇8

  目標:

  1、學習用3—4個短句說說冬季應(yīng)該穿什么服裝。

  2、學習用“厚厚的”、“毛絨絨的”、“暖和的”等詞形容冬季的服裝。

  3、知道人們的穿戴要適應(yīng)氣候的變化。

  準備:

  1、布置服裝商店:教室內(nèi)掛一些羽絨衣、厚毛衣、呢外套、毛褲等冬衣和夏季穿的裙子、短褲、單衣、單褲等。

  2、著夏裝的娃娃一個。

  3、《幼兒用書》、油畫棒人手一份。

  過程:

  1、導入:

  教師出示著夏裝的娃娃引出課題。

  師:冬天的天氣真冷呀,可是娃娃還穿著夏天的衣服,快要凍出病了,你們能不能幫娃娃買一些冬天穿的衣服呢?

  2、展出“服裝商店”,為娃娃挑選冬衣。

  師:我們班的王老師新開了一家娃娃服裝店,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看。

  1)由班主任王老師展出服裝店展板,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冬季和夏季服裝,比較冬、夏季服裝的`主要特點。

  提問:你們看這些衣服,哪些是冬天穿的,哪些是夏天穿的?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?

  教師引導幼兒用“厚厚的”、“毛絨絨的”、“暖和的”等詞來形容冬季的服裝。

  2)請幼兒在所有服裝中挑選出適合冬季穿的衣服,并分類擺放。

  師:哎呀呀,這么多衣服混在一起,娃娃不知道應(yīng)該買哪一件了。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,把冬天穿的衣服擺在一起,這樣娃娃就不會買錯了。

  3)啟發(fā)幼兒說說夏天的衣服為什么冬天不能穿。

  提問:夏天穿的衣服冬天為什么不能穿呢?如果冬天穿夏天的衣服娃娃會怎么樣?

  教師幫助幼兒了解人們的穿戴要適應(yīng)氣候的變化。

  3、遷移經(jīng)驗,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冬天的穿戴。

  提問:

  1)小朋友們,大家一起來看一看,現(xiàn)在我們自己身上穿上了哪些衣服?

  2)除了厚厚的棉衣棉褲以外,我們還用哪些東西保護自己的小手、小臉、脖子不被冷風吹呀?

  引導幼兒說說冬天保暖用的手套、口罩、圍巾、帽子等用品。

  4、完成相關(guān)練習。

  師:現(xiàn)在,老師要考考小朋友,在我們的幼兒用書上,有各種各樣的衣服,請小朋友們把冬天穿的衣服用筆圈出來,看誰圈得又對又快!

  幼兒完成相關(guān)練習,教師巡回指導。

  5、展示幼兒的操作結(jié)果。

  請1——2名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(jié)果,其它幼兒自己檢查自己的操作結(jié)果,發(fā)現(xiàn)錯誤及時糾正。

  6、教師小結(jié)。

  師:今天娃娃要謝謝我們。2)班的小朋友,他現(xiàn)在知道了冬天要穿厚厚的棉衣、棉褲,還要戴上手套、圍巾、帽子、口罩,這樣才能讓自己變暖和,不生病。小朋友們也要多穿點衣服,注意保暖,這樣才能身體健康,天天來上幼兒園。

科學教案 篇9

  教學內(nèi)容:

  古詩《西湖二首》

  教學目標:

 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,了解大明湖景觀。培養(yǎng)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、處理資料的能力。

  教才學情分析:

 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,該湖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,利于學生細細學習。

  教學難點重點:

 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。

  教學方法:

  欣賞學習法、讀書指導法

  教具:

  光盤、資料卡、投影儀

  教學過程:

  1、教學“詩畫覽勝”部分,師生共同學習《西湖二首》古詩的詩意,領(lǐng)略古詩語言的魅力。重點講解“蓬瀛、桴、槎、曠蕩”等詞語。

  2、學生自學“溫馨點擊”部分,。

 。1)學生自讀,借助工具書學習。

 。2)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(chǎn)生一些理性的認識。

  3、學習“活動廣角”部分

 。1)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,激發(fā)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。

  (2)搜集有關(guān)濟南大明湖的'資料,比一比,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。

  4、總結(jié)評價階段

  (1)生自我總結(jié),談自己的真實感受。

  (2)師表揚積極發(fā)言的優(yōu)秀學生。

  板書設(shè)計:

  大明湖

  湖面平隨葦岸長,碧天埀影入晴光。一川風露荷花曉,六月蓬影燕坐凉。

  滄海桴浮成曠蕩,明河槎上更微茫。何須辛苦求人外,自有仙鄉(xiāng)在水鄉(xiāng)。

【科學教案】相關(guān)文章:

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-16

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-16

科學教案[經(jīng)典]08-02

(經(jīng)典)科學教案10-01

科學教案(精選)10-22

(精選)科學教案11-16

科學教案04-25

科學教案04-25

科學教案(經(jīng)典)08-06

科學教案[精選]08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