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物理教案
作為一位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人民教師,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,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(jié)點。教案要怎么寫呢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初二物理教案1
一、走進分子世界
[設計說明]
通過對引言及圖片的學習,培養(yǎng)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,激發(fā)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,產(chǎn)生進一步探索物質世界的愿望。通過對常見物質的介紹,使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有初步的了解,從而引入物質的結構,讓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,并通過活動親身體會建立物質結構模型的過程,能自己從日常生活中收集證據(jù)來驗證自己的猜想。通過對課本其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,讓學生初步了解認識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規(guī)律,學習基本的探究方法。培養(yǎng)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、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良好習慣和科學實踐能力。使學生敢于質疑、勇于創(chuàng)新。
[教學目標]
1、通過活動了解人類在認識物質結構過程中采用的科學方法。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內(nèi)容,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單元,對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,會用圖形、文字、語言描述分子模型。
2、知道顯微鏡在拓展人們的視覺范圍、探測微觀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3、通過實驗探究及生活中的現(xiàn)象,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運動,并能定性解釋一些物理現(xiàn)象。
4、了解科學家是如何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,初步體會探究微觀物質結構的模型方法。
5、了解納米科學技術的初步內(nèi)容,知道納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質及潛在的重要應用前景。
6、通過學習和活動激發(fā)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,產(chǎn)生進一步探究物質微觀結構的欲望,養(yǎng)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。進一步體會生活、物理、社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。
[教具學具]
粉筆、放大鏡、水、高錳酸鉀、酒精、玻璃管、鉛塊、鉤碼、燒杯、實物投影儀、各種不同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圖片、模擬分子間作用力的課件
[教學重點、難點]
1、重點:根據(jù)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提出一種模型猜想,收集證據(jù)證實提出的猜想。
2、難點:建立分子結構模型。
[課前研究(學習)的問題]
1、組織學生在網(wǎng)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關分子運動的資料。
2、組織學生留心生活中常見的有關分子運動及能體現(xiàn)分子間存在作用力的現(xiàn)象。
3、用放大鏡看電視機的屏幕,記下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。
[教學過程]
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
點評
一、導入
2分鐘師:請同學們將書翻到25頁,從這節(jié)課開始,我們將進入第七章的學習,首先看下導語,向物質世界的兩極進軍。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質構成的,教室里的課桌、講臺、黑板、門窗,我們用的課本、文具等等無一不是這樣,那么物質世界的兩極是指什么呢?
師:大到什么程度?
師:小到什么程度呢?
師:這節(jié)課我們首先來探究微觀的世界。
生:極大和極小
生:浩瀚的宇宙
生:微小的粒子
對語言不夠準確的回答,請其他同學糾正,或教師引導。
二、通過對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提出猜想、收集證據(jù)驗證猜想的探究方法建立物質微觀結構模型
15分鐘
現(xiàn)象1: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直線,再用放大鏡對筆跡仔細觀察,你看到什么現(xiàn)象?
師:我手里有一杯純凈的水,用放大鏡看水面。
師:根據(jù)這兩個現(xiàn)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物質可能是由什么構成的?
師:這些微小的顆粒是如何構成我們所看到的連續(xù)體的呢?猜想一下
師:究竟哪種猜想正確,或者還有其他可能,那么為了驗證猜想,我們應該怎樣做?
現(xiàn)象2: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個實驗,將高錳酸鉀顆粒放入水中,將會看到什么現(xiàn)象?實驗要求:燒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,也不要晃動。高錳酸鉀顆粒倒入水中的瞬間,立即開始觀察,請注意變化的過程。
師:我們來交流在這個實驗中所看到的現(xiàn)象。
師:水怎么變成紫色的呢?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水變成紫色的過程。
師:再過段時間,燒杯中的水會怎樣?
師:這個現(xiàn)象支持了上述哪個猜想?
師:結合現(xiàn)象解釋一下
構成水的微粒之間是有間隙的,構成高錳酸鉀的顆粒進入水的空隙,使水慢慢變成紫色。
師:有沒有反對意見?
師:看來通過這個現(xiàn)象我們還無法弄清物質的微觀結構,爭論在于液體究竟是連成一片的,還是之間有空隙?
現(xiàn)象3:下面我們繼續(xù)看一個實驗: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,再注入酒精,在液面最高處做一標記。然后封閉管口,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,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,觀察液面的位置,混合后你們看到了什么現(xiàn)象?
師:該現(xiàn)象支持了哪個猜想?
師:具體解釋一下(請學生回答)
師:以上是我們根據(jù)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對物質微觀結構提出的猜想,科學家在研究物質結構時,按照這樣的研究方法提煉出了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三種模型,你認為哪種模型能夠完善的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(xiàn)象呢?
模型1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,各個顆粒緊靠在一起,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連續(xù)體;
模型2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,顆粒之間有空隙;
模型3固體是由微小顆粒組成的,液體是連成一片的,固體微粒可以擠進液體中。
師:為什么不選模型1、模型3呢?(請學生回答)
生:粉筆顆?吭谝黄鹦纬蛇B續(xù)體。
生:水面連續(xù)光滑。
生:物質可能是由小顆粒組成的。
生甲:顆粒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。
生乙: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。
生:做實驗進行驗證。
觀看演示實驗
生:水慢慢變成紫色。
生:高錳酸鉀顆粒沉入杯底,把一部分水染成紫紅色,然后這紫紅色慢慢向四周擴散開來。
生:整杯水都紫色。
生:微粒之間是有空隙的。
生:我們看到高錳酸鉀顆粒進入了水的內(nèi)部,也可以這樣解釋,固體是由微小顆粒組成的,而液體是連成一片的,固體微粒擠進了液體中。
生:酒精與水混合后的體積變小了。
生: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。
生:構成水的'顆粒和構成酒精的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,兩種顆粒在混合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空隙,所以混合后總體積變小。如果液體是連成一片的話,混合后這兩種液體的總體積不會改變。
生:模型2
生:各個顆粒之間有空隙,并不是緊靠在一起的,所以模型1不成立,而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說明液體不是連成一片的,不僅是固體,液體之間也有空隙,所以模型3也不成立。選2。
如有其他說法,給予肯定和引導。
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及時糾正
請學生舉手發(fā)言。
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及時糾正。
請大家思考
請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評價。
三、介紹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。
4分鐘師:這樣我們就從宏觀現(xiàn)象入手,通過一次次的猜想和論證建立了物質的微觀模型: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,顆粒之間有空隙。這些微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樣的程度?打個比方,用噴水壺把水分成一滴一滴的,一滴水能否再分?能分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分?分到什么時就不再是水了?
師:科學家們發(fā)現(xiàn),物質是可分的,許許多多的現(xiàn)象都能用物質的微粒模型來解釋。上述三例只是其中的一些。他們還發(fā)現(xiàn)當物質分到一定程度后,化學性質會發(fā)生變化。比如水,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性質了。科學家們把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顆粒稱為分子。
四、利用顯微鏡收集到更多證據(jù)支持物質微觀結構模型,觀看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、分子結構圖
5分鐘師:以上我們從宏觀現(xiàn)象出發(fā)建立了物質微觀結構模型,而實際上我們憑肉眼能看到物質的內(nèi)部嗎?
師:假如能看到,這個模型將更有說服力。
師:來看一些圖片,這是通過光學顯微鏡看到的植物細胞,細胞之間是有空隙的,細胞還不是最小的顆粒,要看到分子怎么辦?
師:這是用電子顯微鏡觀測到的金屬微觀結構圖。
師:放大鏡、各種顯微鏡的發(fā)明和利用在科學家收集證據(jù)、認識物質微觀世界性質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它們拓展了人們的視力范圍,收集了更多證據(jù),支持了科學家提出的模型。展示苯分子、蛋白質分子圖片。
生:不能
生:利用放大設備
生:利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電子顯微鏡
對圖片進行講解
五、知道分子的直徑,對分子大小有感性認識并建立分子模型
3分鐘
師:由此可見,分子很小,分子直徑的數(shù)量級:10—10m,水分子的直徑約為410—10m,這是一個什么概念,想象一下,如果讓2500萬個人手拉手站成一行,那么這個長度將繞地球赤道一圈,而如果讓2500萬個水分子一個挨一個排成一行,那么這個長度就只有1厘米。氫氣分子的直徑是2。310—10m,1標準大氣壓下,1cm3(比劃一下,一個食指端的大小)的任何氣體約有2。71019個分子,讓這些氣體分子從容器中跑出,如果1秒鐘跑出1億個,你們猜需要多長時間?約需9000年才能跑完
師:既然引入分子概念,我們從物質微觀結構模型就可以得到分子模型請學生總結一下。
生:物質是由大量分子構成的,分子間有空隙。
總結得很好
六、收集分子永不停息運動的實驗證據(jù)
8分鐘師:請同學們觀察面前的燒杯,看到整杯水都變成了紫紅色,現(xiàn)在我們知道這是分子之間有空隙造成的,除此之外這個實驗還能說明什么呢?
師:結合實驗現(xiàn)象解釋一下
師:從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能找到哪些證據(jù)來證明呢?
師:樟腦丸為什么會變?
師:繼續(xù)舉例。
師:氣味分子怎么會跑進我們的鼻子里的?說明什么?
師:從以上這些例子得到什么結論?
生:分子是運動的
生:如果分子不運動,高錳酸鉀顆粒在水中就不會擴散,水就不會整杯變成紫色。
生:(事例1)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,并且聞到了樟腦丸的味道。
生:樟腦丸里面的分子由于運動跑到了空氣中。
生:(事例2)放學回家聞到廚房傳來的飯菜香味。
生:氣味分子由于運動從廚房跑到我們鼻子里。
生:無論是氣體、液體還是固體中的分子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。
對語言不準確的表述及時糾正。
學生不能回答時教師引導
七、收集分子間存在作用力的證據(jù)。
5分鐘師:分子會運動,而分子間又有間隙,那物體有沒有規(guī)則的形狀呢?是不是物體今天是一個形狀,明天又是個形狀呢?
師:分析圓柱體的鉛塊為什么還能保持形狀?
我們再看一個演示實驗:把二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在一起
師:你觀察到了什么現(xiàn)象?
師:說明了什么?
師:如果我繼續(xù)用勁往里壓,能不能把鉛塊壓短?
師:這說明什么?
師:生活中還有哪些現(xiàn)象說明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?
生:兩塊鉛塊緊擠在一起。
生:分子之間存在吸引力。
生:不能
生:分子間存在斥力。
生:液體很難被壓縮。
生:鐵棒很難被拉長。
生: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給予肯定的評價。
對不正確的例子及時糾正。
八、小結。
3分鐘師:面對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微觀世界,我們是利用:根據(jù)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提出一種模型作為猜想,再搜集證據(jù)進行驗證。
師:利用這種探究方法我們了解到物質的微觀構成是怎樣的?
師:利用分子的模型我們可以來解釋有關固體、液體、氣體的性質。下面請學生讀一讀課本第28頁的圖片和文字。
師: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?
師:學習和了解物質的結構,對我們的生產(chǎn)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呢?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生活物理社會
師:請同學們歸納一下文中介紹的內(nèi)容。
師:請同學們課后繼續(xù)查閱資料,進一步了解納米材料的知識。
生:1、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;2、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(guī)則運動;3、分子間存在相互的斥力和引力。
學生閱讀。
生:固體分子靠得很緊,它們有規(guī)律地排在一起,每個分子只能圍繞某一點振動。因此,固體有一定地體積和形狀。
液體中分子間距離較固體大,它們有規(guī)律的排在一起,每個分子除圍繞某一點振動外還能在一定的范圍內(nèi)運動。因此,液體占有一定的體積,但形狀不確定。
氣體中,分子離得比較遠,分子間距離為液體中分子間距離的10倍以上,每個分子能自由地沿各個方向運動,因而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。
學生閱讀
生:1、納米材料;
2、現(xiàn)已開發(fā)研制出的納米產(chǎn)品。
師生共同完成。
對回答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語言不正確及時糾正補充。
可以請幾個同學一起完成。
初二物理教案2
一、教學目標
1、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、
2、會根據(jù)串聯(lián)、并聯(lián)電路的特點,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、
3、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,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,培養(yǎng)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(yǎng)、
二、重點和難點
本節(jié)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,設計電路是難點,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。
三、教學方法
通過聯(lián)系生活實際,討論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簡單電路的實例、
四、教學儀器
天鵝城堡電路模型,學生實驗電路元件(包括兩節(jié)電池、兩個單刀開關、一個燈泡和燈座、一個蜂鳴器、六根導線)
五、教學程序設計
1、引入
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?!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,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。這么龐大的建筑,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,為此,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(tǒng)。
2、主要內(nèi)容: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
例題:設計報警電路
閉合報警系統(tǒng)的開關S時,指示燈亮,報警鈴不響;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,報警鈴響。
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,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: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;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;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;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,再連接電路圖;第五步是對照檢查。
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后,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,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,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(yōu)選和評價。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,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。
在學生實驗前,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:①這是一個蜂鳴器,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;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于斷開狀態(tài);③接線時,先擺位,再順次連接;若遇到并聯(lián)時,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;要試觸。
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,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.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,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。
3、課堂練習: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
45秒的公益廣告《Heaven can wait,belt up!》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,因此,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,不容忽視!
交通安全法規(guī)定,機動車行駛時,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,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:①司機坐在座位上,相當于閉合開關S;②系好安全帶,相當于閉合開關S1;③當司機坐上座位,若未系好安全帶,指示燈亮;若系好安全帶,指示燈熄滅。請根據(jù)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。
六、小結
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。
七、思考題:
車門未關提醒電路
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,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。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,該指示燈就會發(fā)光,請設計電路圖。
【初二物理教案】相關文章:
初二物理教案的電學復習05-06
《聲音的產(chǎn)生與傳播》初二物理教案(精選8篇)01-18
物理教案-初二物理《質量》教學要點設計05-02
初二年級物理教案:光的折射05-06
物理教案04-25
物理教案分析09-23
《功率》物理教案05-06
彈力物理教案05-06
功率物理教案05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