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幼兒園大班教案《阿細跳月》
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,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。教案要怎么寫呢?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《阿細跳月》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幼兒園大班教案《阿細跳月》1
活動目標:
1、欣賞民族音樂,感受歌曲的歡快。
2、通過集體舞蹈,感受五拍子曲風,并用肢體表現后兩拍。
3、認識民族樂器葫蘆絲,并用道具進行模擬表演。
4、學唱歌曲,掌握斷頓、歡快和連貫、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。
5、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,體驗活動的快樂。
活動準備:
鈴鼓、葫蘆絲圖片、沙錘
活動重難點:
掌握歌曲的五拍子曲風。
后兩拍肢體創(chuàng)編與演奏。
活動過程:
一、故事導入
嫦娥在吳剛和玉兔的幫助下,終于拿到了解藥,準備回到地面上,這時地面上的人們?yōu)榱藲g迎嫦娥,準備了一場篝火晚會。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,去看看篝火晚會的情景吧!
二、音樂活動
。ㄒ唬┮魳仿蓜
1、全體圍坐,教師帶領幼兒拍腿感應固定拍,并于每小節(jié)最后兩拍拍手。
2、提問:你覺得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感覺?你發(fā)現它有什么特點嗎?
引導幼兒觀察拍了幾下腿,拍了幾下手?從而感受五拍子的組合模式(3+2)。
3、教師提問:除了拍腿之外,還可以在哪些肢體拍出后兩拍的節(jié)奏?(拍肩、拍頭等)
4、請幼兒配合音樂試一試。
。ǘ┘w舞
1、教師帶領幼兒跳集體舞,感受五拍子曲風。
(1)教師示范彝族舞的基本動作,與后兩拍瞪腳。
。2)幼兒原地感受,學跳彝族舞。
(3)全體幼兒圍圈站立,一起學跳彝族舞。
2、幼兒兩人一組表演。
。1)兩位老師示范動作:一人拿鈴鼓,另一人在后兩拍拍鈴鼓。
。2)幼兒自愿結組,嘗試跳雙人舞。
(三)模擬樂器演奏
1、教師出示葫蘆絲的圖片,幼兒認識其外形,聆聽音樂中葫蘆絲的音色,并模擬吹奏。
2、將幼兒分成兩組,分別持沙錘和打棒,伴隨音樂進行演奏。
沙錘模擬葫蘆絲吹奏,打棒演奏后兩拍。
活動反思:
今天的活動是嫦娥奔月這個單元的最后一首曲子,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掌握五拍子樂曲的曲風特點。
通過近一階段在活動中的了解,我知道孩子們之前很少接觸過這種類型的音樂,穩(wěn)定節(jié)奏感雖有所增強,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幼兒還是不能很準確的演奏出歌(樂)曲的固定拍,所以對于這次活動,我是有些顧慮和擔心的:感受五拍子樂曲,會不會對于我班的幼兒有點難?
因此,為了更好的實現目標和重難點,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,我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前三拍和后兩拍的不同,故意用了拍三下腿和拍兩下手的肢體動作,以為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更清晰的`區(qū)分出樂曲3+2的節(jié)奏特點,更準確的感受后兩拍。(北京老師來視導的時候曾經說過:孩子們第一次感受樂曲的時候,盡量不要用拍手的動作,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們對音樂的整體感受。)
在接下來的欣賞中,我也是擔心孩子們不能準確的感受,所以一邊聽音樂,我一邊數著1、2、3、4、5,讓孩子們知道數到4和5的時候,是要拍手做動作的。(這樣做的結果,是使孩子們的動作和樂曲完全脫離了,孩子們雖然會數著數拍出后兩拍,但在之后聽音樂做動作的環(huán)節(jié),又亂了。)
在舞蹈創(chuàng)編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一直是按照教案中的進度在帶著孩子們跳集體舞、雙人舞,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。一方面孩子只要一起來活動,常規(guī)仍然會有點亂;另一方面是他們對五拍子樂曲的曲風根本就沒有掌握,所以做起動作來也就無法準確的表現音樂了。
改進措施:
1、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,盡量不用拍手的動作,而是讓孩子們更完整的感受樂曲。
2、所有的活動都要和音樂結合在一起,脫離了音樂,就不是音樂活動了,奧爾夫活動雖然是玩兒,但最后還是要回歸到音樂的本身上去。
3、要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和臨時的表現,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,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照設計好的教案上。孩子們做起來有困難的地方,就可以換一種方式,最終也可以實現目標。
幼兒園大班教案《阿細跳月》2
設計思路
日常活動中,幼兒聽到有關民族音樂的旋律會隨其自由舞蹈,但幼兒園很少將民族舞蹈融入日常教學中。本次音樂活動將彝族阿細支系的音樂《阿細跳月》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融合在一起,既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民族特色,同時又能體驗民族舞蹈——竹竿舞,能極大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。
活動目標
1.在了解竹竿舞特點的基礎上,初步學習在竹竿上跳,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。
2.在活動中嘗試三人合作,提高動作的協(xié)調性和合作能力。
3.嘗試跟隨音樂進行節(jié)奏樂、圖譜游戲等活動,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音樂風格。
活動準備
知識準備:在社會領域課程中讓幼兒欣賞民族音樂舞蹈,對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與民族藝術形式有所了解。
材料準備:相關課件與圖畫、民族服飾、竹竿、幼兒用書第6頁。
活動過程
1.準備活動。
幼兒將竹竿當馬騎,來到活動場地,初步感受音樂的節(jié)奏特點。教師簡單介紹本節(jié)課所涉及的兩個民族的民族特點。
教師:今天我們要上一堂特別的音樂課,需要用到竹竿,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。
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著節(jié)奏做律動,熟悉節(jié)奏及旋律,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。
2.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竹竿舞。
觀看竹竿舞的課件,讓幼兒對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。
教師:我國有一個少數民族叫黎族,那里的人會用竹竿玩什么呢?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欣賞吧。
大家一起觀看課件。
教師:他們把竹竿放在哪兒,在干什么?
幼兒自由回答。
教師:他們是怎么跳的,竹竿是怎樣移動的?
小結:這種舞叫竹竿舞,竹竿的`移動叫打竹竿。
3.幼兒學習跳竹竿游戲。
教師:小朋友,你們想不想自己試一下竹竿舞呢?
教師和配班老師三人組成一組做示范。幼兒三人一組自由分工,自己嘗試跳一跳,教師巡回觀看。
教師:小朋友,你們在玩時發(fā)現什么問題了嗎?
幼兒:會碰到腳,兩個人動作不能統(tǒng)一……
教師:知道為什么嗎?因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。
請一組幼兒做示范,教師從旁指導。先兩個人一組練習打竹竿,老師跳,再請幼兒三人一組試一試。
4.幼兒表演。
幼兒穿上民族服飾,準備表演竹竿舞。
教師設置分組的區(qū)域(兩組或三組),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(qū)域內表演。其中每組兩人打竹竿,其他幼兒跳舞,并進行分解練習。如打竹竿的幼兒先練習,跳竹竿的幼兒觀察,然后再練習。教師積極引導幼兒將舞步與節(jié)拍和節(jié)奏對應,再進入竹竿之間進行表演。
5.可視化音樂游戲。
翻開幼兒用書第6頁,請幼兒把虛線的音符描成實線,并隨著音樂點音符,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節(jié)奏與節(jié)拍。
6.簡單小結。
延伸活動
在戶外活動時讓幼兒自由進行竹竿舞的游戲。
在音樂區(qū)中提供音樂磁帶和錄音機,讓幼兒自由表演。
播放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音樂,讓幼兒充分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。
結合美術活動、社會活動,了解少數民族黎族地區(qū)的風景名勝、民俗文化等。
【幼兒園大班教案《阿細跳月》】相關文章:
二年級音樂上冊《阿細跳月》教案設計05-04
阿細戒煙記的散文07-23
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《小小和阿嗚的信》05-06
李太白跳月的故事作文(精選15篇)07-19
細言,細言雍裕之,細言的意思,細言賞析 -詩詞大全09-25
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4-25
細利04-29
細柔04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