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岳飛人物故事 推薦度:
- 相關推薦
岳飛人物故事
岳飛人物故事1
岳飛的酗酒是在韓家做護院時染上的,他在二十歲時離開韓家到相州的一個市鎮(zhèn)當了游檄(弓手)。但一次酒醉后誤了事,丟了職務,就此應募從軍。
成為一方大將后,他在一次大醉之后,將同飲的.江西官員趙秉淵痛毆一頓,差點打死。高宗皇帝趙構第一次與岳飛見面,就告誡岳飛戒酒。岳飛聽從了,從此滴酒不沾。
有一次行軍途中遇雨,岳飛和部下到寺廟中避雨,閑談中岳飛說:“我曾經喜歡喝酒,犯下一些過失,母親和皇帝都囑咐我戒酒,我現(xiàn)在雖然戒了,但是等我們打到黃龍城后,我一定開酒戒,和諸君痛飲一番!”
岳飛人物故事2
民族英雄岳飛:字鵬舉(公元1103年--1142年), 相州湯陰(今河南湯陰縣)人,南宋抗金名將,中華民族一代英杰,民族英雄岳飛。
岳飛,字鵬舉,未朝著名的抗金將領,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。宋微宗崇寧二年(公元1103年),岳飛生于相州湯陰(今河南湯陰縣)永和鄉(xiāng)孝悌里的一個貧苦農家。
岳飛童年時,家境清貧,少時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,當過地主家的佃客。岳飛生性剛直,深沉寬厚,勤奮好學,苦練武功,曾求師于本地箭師周侗和槍手陳廣,成為"一縣無敵"他還特別愛讀《左氏春秋傳》和孫、吳兵法,讀起來常通宵不寐。
宋高宗趙構即位后,岳飛經人介紹參加了趙構統(tǒng)帥的軍的隊,因作戰(zhàn)勇敢,升為秉義郎(從八品的武官)。靖康二年(公元1127年),岳飛在澶州(河南濮陽附近)和曹州山東曹縣西北兩次小勝金軍。因趙構重用黃潛善、汪伯彥等人,企圖避地東南,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,上書趙構,反對南逃,力請趙構返回終京,親率六軍北渡黃河。這觸怒了趙構及黃、汪等人,以"小臣越職,非所宜言"的罪名被革職。三個月后,岳飛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,不久升為統(tǒng)制,隨都統(tǒng)制王彥渡河收復新鄉(xiāng),在太行山刺殺金將。旋歸宗澤,為留守司統(tǒng)制。宗澤死后,從杜充南礦。
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冬,金兀術率軍大舉南侵,攻入了建康(今南京),全科知識《民族英雄岳飛》。建炎四年,岳飛率軍北進,在清水亭、靜安等地襲擊北撤金軍,連連獲勝,金兀術險被活捉。并一舉收復建康,升為通泰鎮(zhèn)撫使兼知泰州。接著,他受命于領兵救援楚州(今江蘇淮安),在承州三次大敗金軍。岳飛的部隊軍紀嚴明,英勇善戰(zhàn),稱"岳家軍",深得百姓愛戴。紹興四年(公元1134年),岳家軍大破偽齊劉豫軍的隊,收復了襄陽府及唐、鄧、隨、郢州、信陽六郡,岳飛被提升為清遠軍節(jié)度使,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,兼管襄陽府路,不久進封武展郡開國候,時年三十二歲。是年冬,金齊聯(lián)軍攻陷滁州,進逼廬州(今安徽合肥)。廬州告急,岳飛接旨率軍東下,又一次大敗金軍。
紹興八年(公元1138年),秦檜以宰相身分接受了金朝的議和詔書,向金稱臣,每年進貢銀子二十五萬兩、絹二十五萬匹。岳飛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貫反對"和議"堅持抗敵的主張,堅決表示愿制定方略,收復河東、河北,直搗燕云,為國復仇。趙構為了取得武臣對和議的支持,授于劉光世、張俊、韓世忠三大將新的封號和官爵,提升岳飛為開府議同三司。岳飛連上四奏,表示不受,并指出,現(xiàn)今的形勢只可引以為危而不可引以為安,只足以使人憂慮而不足以使人祝賀,應加緊訓練士兵,以備不測,要求朝廷追回成命,以便"保全臣節(jié)"。岳飛屢次反對"議和",引起趙構的不滿和秦檜的`痛恨。
紹興十年,金撕毀"和議",大舉伐宋。岳飛接到趙構"乘機取 勝"的親筆詔書,立刻調兵遣將,挺進中原,在河南郾城,大破金兀術的"鐵浮圖"和"拐子馬",金軍全線崩潰。此后,又乘勝進軍朱仙鎮(zhèn),以猛將帶領背嵬軍騎兵五百名出擊,殺敵金軍。朱仙鎮(zhèn)之捷,更增強了岳飛乘勝渡河收復河北的決心,他再次上書趙構,要求深入敵境,復取舊疆,報亡國之恥。北方忠義軍紛紛來歸,士氣高漲,以"直抵黃龍府"相激勵。趙構、秦檜一天之內用金字 牌發(fā)出十二道詔書,催岳飛班師。岳飛明憤地說"十年之力,廢 于一旦","社稷江山,難以中興;乾坤世界,無由再復",被迫下令撤軍。岳飛在撤軍前,故意放出風聲,說明天渡河,幾術害怕城內百姓作岳家軍內應,連夜棄城,北逃一百余里。岳家軍班師后,金兵乘機奪占了鄭州、顧昌、陳州、蔡州等地。
岳飛回到了臨安(今浙江杭州)后,兵權被奪。紹興十一年 (公元1141年)七月,秦繪竣使右滿議大夫萬侯桌首先發(fā)難,上 書指責岳飛"爵高祿厚,志滿意得,平昔功名的志向,日漸頹情"。這年的八月,岳飛的樞密副使之職被免,改任萬壽觀使的閑職。之 后,秦忙唆使岳飛手下的副統(tǒng)制王俊出面誣告,說岳飛部將張憲 準備謀反。十月,朝廷張榜,說張憲一案"其謀牽連岳飛,遂逮捕歸案,設召獄審問",并將岳飛及兒子岳云逮捕入獄。十二月,趙構下旨:"岳飛特賜死,張憲、岳云并依軍法施行。"當天,大理 寺執(zhí)法官遵旨作最后處決,逼岳飛在供狀上畫押。一生光明磊落 的岳飛在供狀上寫下八個字:"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!"即服毒酒身亡,時年僅三十九歲。
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 誰知道啥意思?
岳飛人物故事3
說起民族英雄岳飛,人們更多熟悉的是他英勇抗金的故事,而關于他的情愛世界,知之甚少。
公元1103年,也就是宋徽宗崇寧二年,岳飛出生在河南湯陰,家境貧寒。在岳飛之前,岳飛的母親曾生過4個孩子,但不幸都夭折了。生下岳飛時,岳飛的母親已經38歲了,用現(xiàn)代的話說,已經算是高齡產婦了。中年得子,岳飛的父母欣喜萬分、悉心教育。岳飛5歲就詠詩誦經,8歲就涉獵諸子百家,文采洋溢,在當?shù)乇环Q為神童。岳飛從小也習練武藝,16歲成婚那年,已有一身武藝在身,志在保家衛(wèi)國。岳飛的第一位妻子劉氏,是岳飛的同鄉(xiāng),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娶到家中。劉氏長得很漂亮,雖然沒有多少文化,但與岳飛卻是百般的恩愛。夫妻倆在小山村里平靜而快樂地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,一年后劉氏為岳飛生下兒子岳云,七年后又得子岳雷。
金人入侵,岳飛參軍抗敵。岳飛和劉氏的婚姻大概持續(xù)了八年多,后來由于岳飛長期在外當兵服役,家里又困窘,再趕上湯陰縣后來被金兵占領,劉氏最終撇下兩個年幼的`孩子改嫁他人。對于這段姻緣,岳飛曾有一句話:“履冰渡河之日,留臣妻待老母,不期妻兩經重嫁,臣切骨恨之。所謂恨之深即愛之深,落花有意,流水無情!
岳飛第二次結婚是在26歲,新婦是一位比他大兩三歲的老姑娘,名叫李娃。李娃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,她上孝順婆母姚氏,下慈愛劉氏所生的岳云、岳雷,為岳飛在前線作戰(zhàn)減少了后顧之憂。此外,她還先后為岳飛生育了岳霖、岳震、岳靄等孩子,使這個原本人丁不甚興旺的家族變得興旺起來。岳飛后來在抗金戰(zhàn)爭中能夠屢建功勛,應該說與李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。
岳飛雖然有過兩次婚姻經歷,但觀其一生,應該說在婚姻生活方面還是相當嚴肅的。在那個時代,那些有權有勢的人,妻妾成群,縱情宴樂。與他同時的將領韓世忠、劉光世、張俊、吳玠個個如此。但唯獨岳飛,在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后,依然保持著農家本色,不但生活極為儉樸,而且絕不納妾。有一次,吳玠特地送給他一個美貌女子,但岳飛連看一眼都沒看就將她退了回去。用現(xiàn)代的話講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。
1141年(宋高宗紹興十一年)12月,岳飛被宋朝政府以“莫須有”的罪名賜死。臨終之時,岳飛的身上還戴著李娃送給他的定情玉佩。
岳飛人物故事4
生活簡樸
衣——全家均穿粗布衣衫,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綢衣,岳飛便道:“皇后與眾王妃在北方過著艱苦的生活,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,就不要穿這么好的衣服了!弊源死钍辖K生不著綾羅。
食——一次,留部將郝晸進餐,碰巧一個葷菜也沒有。赦晸進送酸餡,岳飛嘗后,把剩下的當作“晚食”。
住——茅屋軍帳,與士卒同甘共苦。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岳飛建豪宅,岳飛辭謝說:“北虜未滅,臣何以家為?”
財產——此外,岳飛不僅樂善好施,而且還經常化私為公,用自己的私家財產去補助軍用。史書記載:“(岳飛)樂施踈財,不殖資產,不計生事有無。所得錫賚,率以激犒將士,兵食不給,則資糧于私廩”。有一次,岳飛命令部下將自己家“宅庫”里的所有物品,除了皇帝“宣賜金器”外,全部變賣,交付軍匠,造良弓二千張以供軍用,“除宣賜金器存留外,余物盡出貨,以付軍匠,造弓二千張”。岳飛幕僚黃縱見到了就提醒岳飛不要為公事破費,黃縱說:“此軍器,當破官錢!痹里w卻淡淡地回答:“幾個札子乞得,某速欲用,故自為之!
犒賞——戰(zhàn)時,南宋對隊伍犒賞極厚,岳飛從來不取一文,全數(shù)分給將士。有次一名部將貪污賞銀,立斬。
律己寬人
除了自己儉樸淡泊,刻苦勵志外,岳飛對子女教育很嚴。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后,必須下地勞作。除非節(jié)日,不得飲酒。宋時有“任子恩例”,官員品級越高,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,次數(shù)越多。岳飛勉勵兒子們“自立勛勞”,僅用了一次“恩例”,還是為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。而岳云屢立殊勛,岳飛卻多次隱瞞不報。為此張浚說:“岳侯避寵榮一至此,廉則廉也,然未得為公也!”岳飛答道:“父之教子,怎可責以近功?”又說:“正己而后可以正物,自治而后可以治人,若使臣男受無功之賞,則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,何以率人乎?”
虔城百姓亂時曾驚擾孟太后車駕,被岳飛平定后,高宗密旨屠城,岳飛冒險屢次求情,保全了一城老小。
事母至孝
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。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后,侍奉唯恐不周,每晚處理好軍務,便到母親處問安。當母親生病時,岳飛親嘗湯藥,跪送榻前,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,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。凡遇率軍出征,必先囑咐妻子李娃,好好侍奉母親。
岳母于紹興六年三月病故。岳飛與長子岳云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,自鄂州歸葬于江州廬山。岳飛認為:“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,外豈復有愛主之忠?”
勇冠三軍
岳飛可以“挽弓三百斤,弩八石,能左右射”。后來岳飛在與敵人作戰(zhàn)時,殺敵將黑風大王。后來,賊王善、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,岳飛部下只有八百,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。這時岳飛卻十分鎮(zhèn)定,說:“我給大家破了它!比缓笞笫掷,右手拿著矛,沖擊敵陣,結果王善部大亂,岳飛乘勢大敗敵軍。
儒將風范
岳飛的'文才自不必說,數(shù)十首詩詞足以說明。除此之外,他愛好讀書,書法頗佳,時人稱“室有鄴架”“字尚蘇體” 。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,“往來皆高士”。
岳飛雖是武將,但他文采橫溢,有儒將風范。他是寂寞英雄,滿腔抱負,無人賞識,“欲將心事付瑤琴”,卻無奈,“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?”
他寫的《小重山》不似《滿江紅》那樣豪情萬丈,可卻是借琴弦抒發(fā)著心中無言的吶喊。岳飛這一生,為南宋抗金,浴血沙場,赤膽忠心,不為功名,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,慰籍平生寂寥。
賞罰分明
“凍殺不拆屋,餓殺不打擄”,是岳家軍的口號,也是真實的寫照。損壞莊稼,妨礙農作,買賣不公……斬!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,民眾無不歡欣圍觀,“舉手加額,感慕至泣”。
岳飛與將士同甘苦,待人以恩,常與士卒最下者同食。士卒傷病,岳飛親自撫問;士卒家庭困難,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;將士犧牲,厚加撫恤。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。
岳飛人物故事5
初露崢嶸
靖康元年冬,康王趙構到相州,于臘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,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(tǒng)轄。劉浩為元帥府前軍統(tǒng)制,趙構命他南趨濬州(今河南?h西北)、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,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。
抗金形勢圖岳飛奉劉浩的命令,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前往魏縣李固渡進行偵察。忽與金兵遭遇。飛一馬當先,沖殺過去,輕取敵將首級,宋騎隨后掩殺,金兵逃竄。初次小戰(zhàn),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。
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,不料被金軍騎兵截斷,前軍兵力單薄,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。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,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,與汪伯彥等又繼續(xù)向東平轉移,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。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,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。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(今河南濮陽),與金軍十三戰(zhàn),每戰(zhàn)皆捷。飛英勇奮戰(zhàn),以軍功遷為修武郎。
收復建康
高宗對杜充放棄開封的舉動不加責罰,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,升任右相。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,就又返回杭州,并派使臣杜時亮向金營呈送《致元帥書》。
屈辱的書信,并未取得金人的憐憫。1129年秋,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宋進犯。完顏撻懶(漢名昌)領軍進攻淮南,而由完顏兀術(漢名宗弼)領軍直接進攻江南,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,只圖一舉滅亡南宋,占領整個宋朝領土。
十一月初,兀術占領長江北岸和縣。金軍沿長江北岸東進,與李成合攻烏江,離建康不到百里。杜充向朝廷上報“督師采石防守”,卻深居簡出不做準備。飛入杜充寢閣,苦勸再三至于流涕,但也無濟于事。
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后,杜充才派都統(tǒng)制陳淬率岳飛、戚方等將官統(tǒng)兵二萬奔赴馬家渡,又派王[王燮]的一萬三千人策應。陳淬率軍力戰(zhàn),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,而不戰(zhàn)而逃,陳淬戰(zhàn)死,諸將皆潰,飛苦戰(zhàn)無援,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.鐘山。杜充又棄建康,逃往真州,不久降金。建康失陷。
時岳飛的部下有叛逃者,飛慷慨陳詞道:“我輩……當以忠義報國,立功名,書竹帛,死且不朽。若降而為虜,潰而為盜,偷生茍活,身死名滅,豈計之得哉!建康,江左形勝之地,使胡虜盜據(jù),何以立國?今日之事,有死無二,輒出此門者斬!”士卒皆被感動,愿隨飛作戰(zhàn)。
兀術占領建康府后,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。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。
抗金地圖金軍南侵后,岳飛軍則在其后方,乘機給予痛擊。金軍占領溧陽后,飛遣劉經率兵千人,乘夜攻克了溧陽縣城。飛親自領軍轉戰(zhàn)廣德境中,六戰(zhàn)皆捷。駐軍廣德軍的鐘村,軍糧用盡,將士忍饑,卻不敢擾民。1130年(建炎四年)初春,宜興正被潰軍騷擾,縣令請岳飛來宜興,說:“邑之糧糗,可給萬軍十歲!”二月,飛進駐宜興,屯于張渚鎮(zhèn)。在宜興,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?shù)貫榉说亩嘀Р筷犚约敖疖姀娬鱽淼暮颖、河東等地簽軍。飛不歧視、苛待他們,偽軍們都傳話說:“此岳爺爺軍!睜巵斫蹈。
飛抗金英勇,愛民如親,宜興人民感恩戴德。他們說:“父母生我也易,公之保我也難!
二月,金軍以舟師浮海,窮追高宗三百里未獲。兀術借口“搜山檢海已畢”,大肆燒殺搶掠之后,從大運河水陸并進,經秀州(浙江嘉興)、平江(江蘇蘇州)等地向北撤退。經過常州時,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。飛四戰(zhàn)皆捷,擒女真萬戶主少孛堇等十一人。常州截擊戰(zhàn)之后,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,命他配合鎮(zhèn)江韓世忠,從左翼進擊金軍,伺機恢復建康。
金軍在水路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,被困于黃天蕩,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。陸路上,岳飛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(zhàn)大捷,金兵橫尸十五里。
五月初,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扎營,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,金軍傷亡甚大。兀術準備放棄建康,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,然后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(zhèn)(亦稱龍灣)向北岸的宣化鎮(zhèn)渡江。飛領騎三百、步兵二千沖下牛頭山,大破金軍,進據(jù)新城。又追至靖安,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。建康得以收復。
建康戰(zhàn)役歷時半月,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“無慮三千”,擒獲二十多名軍官。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。
六月十五日,岳飛回到宜興,在張大年家題詞:近中原板蕩,金賊長驅……
名揚洞庭
建炎末,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后,楊么等率領數(shù)十萬人占領洞庭湖區(qū),瀕湖置寨,據(jù)湖為險;兵農相兼,陸耕積糧,打造車船,練兵水戰(zhàn),繼續(xù)與官府抗衡。紹興元年至四年,先后在鼎口(今湖南常德東,沅水入洞庭湖處)、下沚江口(今湖南漢壽東北)、陽武口(今湖南岳陽西洞庭湖中)抗擊官軍圍剿,屢戰(zhàn)獲捷。社木寨之戰(zhàn)中,以車船水軍反攻,盡殲守寨宋軍,兵勢日盛,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。五年二月,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,岳飛為荊湖南北路制置使,劉延年為隨軍轉運使,率領號稱二十萬大軍前往鎮(zhèn)壓。軍抵潭州(今湖南長沙),張浚布陣:分兵封鎖湘陰、橋口(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)、益陽、公安(今湖北公安西北)、南陽渡等湖區(qū)諸要津;令岳飛率軍趨鼎、澧(今湖南常德、澧縣),自上游襲取楊么、夏誠等寨。五月,岳飛至鼎州,先遣降人楊華為間,入寨潛結楊么屬下,誘降義軍;同時,置寨列艦,實施軍事威脅。六月初二,義軍龍陽(今湖南漢壽)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三千人及戰(zhàn)船出降;尋其余大寨首領劉衡、金琮、劉詵、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。義軍大部被瓦解,惟楊么、夏誠仍據(jù)寨自固。岳飛知湖區(qū)地勢艱險莫測,且舟師水戰(zhàn)不及義軍車船水軍,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,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,散青草于湖面,以滯車船。繼以楊欽為向導,率軍進圍楊么寨。楊么率眾突圍,力戰(zhàn)失利,被俘,殺,余眾被殲殆盡。夏誠死守其寨,亦被官軍攻破。至此,楊么之亂被官軍平定,就連都督張浚也不得不贊許道:“岳侯殆神算也!”。因岳飛巧智神算,從此名揚洞庭!巴接型鮗王燮]數(shù)年之勞,未聞岳飛八日之捷。”(史稱洞庭湖之戰(zhàn))。
兩度北伐
1136年(紹興六年)初,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,于平江府(今江蘇蘇州)召開軍事會議,研究北伐中原。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,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。
二月,岳飛于鄂州(今湖北武漢武昌)發(fā)布討伐偽齊的檄令,并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。不料在三月,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。飛悲痛不已,目疾復發(fā),他一面奏報朝廷,一面自行解職,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。并接連上表,乞守三年終喪之制。
在朝廷再三催促下,岳飛忠孝難以兩全,趕回軍中,七月正式誓師北伐。岳家軍兵分兩路:一路往東北,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統(tǒng)領,直奔鎮(zhèn)汝軍,牛皋早年在汝州魯山縣寶豐村同金軍作戰(zhàn),此時重返故地,精神抖擻,一戰(zhàn)即攻克汝城,生擒偽齊守將薛亨,緊接著又乘勝攻克潁州,為這次北伐建立首功。另一路王貴、郝晸、董先等,向西北方向進軍,在攻克盧氏縣后,又西取商(陜西商縣)、虢(河南靈寶),東下伊陽(河南嵩縣),一路繳獲糧食十五萬石,降眾數(shù)萬。楊再興大敗偽齊張宣贊人馬,收復長水縣(今河南洛寧縣西);王貴在收復虢州后,又率軍向西,力拔上洛、商洛、洛南、豐陽、上津等縣城,席卷了商州全境。
岳家軍北伐大捷,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,“遂復商于之地,盡收虢略之城”,“長驅將入于三川,震響傍驚于五路”。
收復商、虢等城后,飛向朝廷請示:如形勢有利,將命王貴、牛皋兩路合兵,自伊洛直渡黃河,與太行忠義民兵配合作戰(zhàn),收復河北失地。但他的進軍計劃沒有取得朝廷支持。于收復盧氏、長水之后的第十七天,終因“孤軍無援”和“以糧不濟”,不得不退師鄂州。
岳飛奪回商、虢等地,偽齊劉豫大為震驚。是年九月,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,號稱七十萬,向淮西發(fā)動進攻。高宗得報后,認為劉光世、張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線,要調岳飛軍沿江東下。詔書到達鄂州時,飛正苦于目疾。但他并未猶豫,立即向九江進發(fā)。趕到九江時,淮西戰(zhàn)事已告結束。
完顏兀術看到岳飛移軍東下,中線空虛,有可乘之機,便于十月底、十一月初與偽齊合兵,向襄漢地區(qū)發(fā)動猛烈進攻。飛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后,當機立斷,調集二萬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。
岳飛出師到達各地之前,部將寇成、王貴、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敵人進攻。岳飛大軍開到前線,給守城將士以極大鼓舞,軍威更振。商州轉危為安。襄漢戰(zhàn)線也因岳飛大軍的到來,敵軍不戰(zhàn)而退。飛又準備收復蔡州,因見州城防守嚴密,“勢不可攻”,乃作罷。
按照朝廷“規(guī)模素定,必不徒行”的意旨,飛此時已勝利完成任務,加之所帶軍糧有限,便決定還師鄂州。
飛撤軍前,為避免遭敵追擊,命王貴、董先向蔡州城發(fā)動一次進攻,以作掩蔽。但飛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敵營后,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擊。董先、王貴等率軍退到白塔地方,李成親率劉復、孔彥舟等十員大將,合力追來。飛率軍迎擊,經過激戰(zhàn),擒獲偽齊將領數(shù)十人,俘數(shù)千人,馬三千六百匹,衣甲器仗無計其數(shù)。敵兵尸體填滿溪谷,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。
岳飛對被俘偽齊士卒,均散錢遣返還鄉(xiāng)。并對他們說:“汝皆中原百姓,國家赤子,不幸為劉豫驅而至此。今釋汝,見中原之民,悉告以朝廷恩德,俟大軍前進恢復,各率豪杰來應官軍!”
【岳飛人物故事】相關文章:
(合集)岳飛人物故事06-02
岳飛英雄故事06-02
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02-27
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7篇【實用】02-27
描寫人物的故事分享08-10
講人物故事03-09
岳飛的作文12-20
人物華羅庚的故事介紹05-25
講人物故事(合集)03-10